欢迎您来到全国化工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给排水设计专业委员会!
新闻动态

机构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机构新闻

莫鼎革在主流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以产业链创新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2024-04-23 14:30来源:中国化学 微信公众号 浏览量:

近日,《国企管理》杂志刊发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化学党委书记、董事长莫鼎革的署名文章:以产业链创新助力绿色低碳转型。文章从加速推动石化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加快推广“无废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加速构建废塑料回收循环和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等三个方面对行业发展提出建议,也为中国化学的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全文分享如下:


以产业链创新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莫鼎革


面对石化产业链供应链局部存在断链风险、关键环节‘卡脖子’日益突出的现状,应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速推动石化全产业链创新发展。”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莫鼎革提出建议。


加速推动石化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一是推动科研方向聚焦下游产业链需求。

建议政府层面加大统筹协调和引领力度,立足区域或石化园区全产业链发展,摸清重点上下游产业供需和产业链“空白”,以“产销研用”一体化的大型石化基地为核心,布局规划产业链关键环节的补链强链延链重点项目,完善相关政策限制类项目的“点对点”豁免机制,并在用地、能耗、排放指标等资源要素以及税收方面给予倾斜,加速推动“卡脖子”技术攻关,形成多主体协同创新、全产业链一体发展模式。
二是给予产业研究院更多激励政策支持。
建议政府层面针对产业研究院研究制定更多激励政策并推动落地。如提高科研经费额度比例;对涉及产业链核心布局的企业,在引进高端科研人才、海外高端人才时,给予其更有优势的地方安家落户政策;加大对企业研究院申报创新研发项目的支持力度等,激发企业科研创新源头活力。
三是推动加快建设石化产业中试及孵化基地。

建议政府层面针对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关键环节项目,围绕企业需求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专项行动,制定资源要素差别化扶持政策,在用地、能耗、排放指标等资源要素以及税收方面给予支持,在行政审批、资金投入方面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推动石化产业创新技术和成果迅速孵化落地。


加快推广“无废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

“无废产业链”作为“无废城市”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一种独特存在,是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尚未发布“无废产业链”相关的技术指南和创建指标体系,企业危废跨省、跨区域处置利用难度大,亟须进一步在体制机制上加大创新力度。

一是加大国家层面政策创新突破力度。
建议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国家危险废物豁免清单》《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等固体废物防治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废弃物循环利用新途径,推动建设产业链循环经济体系。同时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下放审批权限,指导推动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试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豁免政策,简化危险废物跨省、跨区域转移等各类审批程序。
二是推动废弃物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建议鼓励不同区域、不同特点的企业协同探索攻关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处置途径,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区域“固体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共享”,推动区域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出台混合燃料元素碳含量和热值相关分析检测方法和标准,以“无废城市”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三是加快推广“无废产业链”创新经验。

在生态环境部的指导下,镇海炼化与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紧密结合,努力构建石化行业“无废产业链”“无废石化基地”,创新建立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体系,已成为宁波市“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可作为石油石化行业绿色发展转型的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典范。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能加快推进“无废产业链”建设工作,并在国内产业基地及园区中予以推广应用。


加速构建废塑料回收循环和资源化利用全产业

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城市虽已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将废塑料纳入可回收垃圾,但并未出台针对废塑料的专项分类政策,废塑料回收、分拣、预处理存在较大困难。整个产业链未能建立完善废塑料回收循环和资源化利用体系,特别是废塑料产业与石化行业的规模化、稳定化的衔接尚未建立,且废塑料化学循环技术尚不成熟,无法有力支撑废塑料回收循环和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规模化。

如何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一是进一步增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建议针对废塑料分类、回收发布专项政策,大力支持建设大规模、集中化垃圾回收分拣站,进一步制定相关标准规范,统一有效分拣、品质控制、价格制定等环节,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拓宽原料来源,降低原料成本,提升国内企业废塑料回收及应用的积极性。
二是针对性打造区域废塑料回收循环和资源化利用试点。
建议充分发挥石化产业集群的规模化生产和炼化一体化全流程优势,支持区域石化“龙头”企业、“链长”企业参与这一产业链布局建设,尤其在制度政策、土地资源、污染物总量、能源指标、上下游一体化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推动废塑料物理、化学回收与石化产业深度耦合,加快推动废塑料资源循环利用。
三是加强“产学研用”一体化技术攻关。
建议从政府层面广泛搭建平台,针对废塑料回收,组织“龙头”企业、“链长”企业和研究院所联合攻关,加强废塑料化学循环科研体系建设,专项研究该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购置与更新所需重大仪器设备、建设配套设施等予以资金补助,共同推进废塑料收集、分拣、化学回收技术开发。